电影《戏台》:传统戏剧人最后的“死磕”

Connor oKex交易所 2025-07-29 3 0

曾念群

电影《戏台》:传统戏剧人最后的“死磕”

《戏台》剧照

大鹏的《长安的荔枝》没炸,姜文的《你行!你上!》哑火,陈佩斯的《戏台》虽口碑上扬,但毕竟不是当下影市的流通货。随着七月的翻篇,走过大半程的2025年暑期档,势头不妙。

《戏台》原本7月中旬携《罗小黑战记2》一同入市,彼时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已处强弩之末,与《超人》尚有一周的气口。剧情片加动画片,原本是个不错的阵型,加上《罗小黑战记》导演此前深陷“弃养罗小黑原型”风波,7月18日怎么看都是个黄道吉日。《超人》意外遇冷提前出局后,原本就担心后面的《731》《南京照相馆》咬太紧的《长安的荔枝》和《你行!你上!》,突然宣布提档7月18日,逼得《戏台》只能后延一周上映。《南京照相馆》一看前方变阵,也顺势提档到7月25日,和《戏台》同周打擂,《戏台》原本相对疏松的生存空间,瞬间压扁。重压之下,《戏台》稳住了阵脚,截至7月28日,猫眼数据显示,《戏台》累计票房已达1.89亿元。

陈佩斯以传统为镜

《戏台》改编自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同名荒诞舞台喜剧,该剧2015年7月16日首演以来,十年间走过七十余城,演过三百五十余场。要说它是IP吧,它从未出圈(话剧圈),说它不够IP,它又因“台上有台,戏中有戏”的构思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难度的导表演技巧,被誉为“中国原创话剧的天花板”。

影版沿袭舞台版的荒诞风格及其故事构架,讲述江湖戏曲班子在军阀强权的夹缝中求生的故事:当个体命运陷入时代绞肉机,无能的力量如何妥协与挣扎;当传统戏曲遭遇其生态的病变,从业者如何守业与守节。片中人物关系呈太极鱼图分布,通过一个包子铺伙计的破壁,以及一个粉丝“饭圈文化”的搅局,洪大帅阵营和戏班子阵营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咬合成一个回环。剧情故事上层层铺垫,冲突和伏笔交织叠加,最后,在礼崩乐坏的坠崖跌落中,斗醒者突然一句“戏大于天”,让那些被强权轰得七零八落的失魂与落魄瞬间归位,那个被整得七荤八素的京剧舞台,瞬间一道光闪过,成了一面世态与人心的照妖镜。

陈佩斯给人以传统的印记。的确,《戏台》立意是传统的,戏剧冲突也是传统的,且用戏中戏的曲艺人操守加持着传统,乃至连故事里的背景也是老旧而传统。实际上,这故事本身就是以传统为镜。荒诞的时局里,当权者恣意妄为,外行指挥内行,甚至指鹿为马,包子铺跑堂伙计可顶替专业名角,经典剧情分分钟被篡改。若这洪大帅得势不倒,怕是连楚汉历史也要被颠倒了黑白,更何况一国的治下与未来。稍作引申,这种外行指导内行,业余顶替专业的事,不必军阀横行,士农工商各行各业,无孔不入,陈佩斯只是用传统之镜,映照现实之妖罢了。

展开全文

再肤浅点说,片中女主带出的“睡霸王”话题,可视为当下“饭圈文化”的折射;洪大帅让伙计老乡顶替出演霸王,像极影视资本外行指导内行的种种;按照个人认知来改《霸王别姬》戏,何尝不是大咖中时有发生之事。陈佩斯借人物喊出的那句“戏比天大”,表达他的艺术追求的底色;彩蛋里凤先生的跳河,即可理解为对强权的以死相抗,亦可以视作是怯步者死路一条的隐喻。

影版的观影给部分观众以小品感。然熟悉陈佩斯的人即知,其小品要痴癫得多,可不会这么九转回肠地来。影片小品感的错觉,其实多拜话剧感所赐。不仅仅是空间的局限,《戏台》从表演到调度,从台词到节奏,均借鉴舞台话剧的那套。小品要在短时间内达到爆笑的高潮,而荒诞话剧则要用更强的节奏控制力,在不泄劲儿的前提下,笑料不断,高潮迭起。

此前话剧风的电影范式,非《驴得水》莫属,这部上映于2016年的电影当年报收1.7亿元票房。《戏台》和《驴得水》都属于借鉴话剧元素的创作,以戏剧逻辑为基础。

2016年的《驴得水》,代表的是新生戏剧力量的一次突围,结果绝版无数年。如今的《戏台》,则可谓传统戏剧人最后的死磕,怕是一时间亦后无来者。原因很简单,传统的戏剧人本就稀少,要么埋头在戏剧舞台上躬耕,不屑于娱乐圈啄食,要么年事渐高,事了拂衣得清净。相信不论《戏台》成败,陈佩斯亦知进退,成则了却心愿,算是多年后大银幕的一次回归,败也无碍,本不求利禄和功名,创作上立住即可。

干净人做干净事

陈佩斯近日因一句“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”爆火,在这个花花绿绿的娱乐圈,敢说此话的人无出其右。

在年轻人眼里,划时代的小品王非赵本山莫属,然早在赵本山1990年携《相亲》亮相之前,陈佩斯和搭档朱时茂便凭借《吃面条》《拍电影》《羊肉串》《狗娃与黑妞》《胡椒面》《主角与配角》霸屏央视春晚六年,直到1998年最后一次亮相央视春晚的《王爷与邮差》,依旧是当年小品类一等奖,是不折不扣的小品王。

他那句振聋发聩的话,被不少网友理解成娱乐圈的一面照妖镜,是对娱乐圈的揶揄,倒也不算错。一来众所周知,他与央视的版权纠葛,赢了官司输了生计,乃娱乐圈追求正义之骨;二是纵使一度困难到交不起孩子学费,归隐田园种起了果树,宁受穷亦不屈膝走穴,乃艺术家之风;三是凭借话剧舞台东山再起后,依旧不被市场诱惑裹挟,乃戏剧人之节。反观娱乐圈这数十年,却是风气日下,乱象丛生。

在一些不了解陈佩斯的人眼中,《戏台》是横插一杠圈钱,甚至有人直指电影圈门槛低,什么外行或过气之人都能觊觎。殊不知陈佩斯早在1979年就出演了《瞧这一家子》,该片也是十年浩劫后的首部喜剧。 1982年陈佩斯在《夕照街》中以“二子”形象亮相,并沿用至随后的《二子开店》《父子老爷车》《爷儿俩开歌厅》中,开创首个喜剧系列电影“二子系列”。他的喜剧路径,一向讲求开创而非山寨或复制。

哪怕依托话剧二次创业那些年,陈佩斯也是在结合舞台为中式喜剧谋出路。从《托儿》到《阳台》,从《阿斗》到《戏台》再到《惊梦》,都是喜剧与舞台的结合。说到舞台喜剧,自然绕不开“开心麻花”,殊不知,陈佩斯的摸索早在千禧年便已起步:2002年凭借话剧《托儿》实现300%的回报率,成为民间资本介入话剧舞台的标杆案例;该剧单轮巡演4000万的票房突破,带动《阳台》《戏台》后续作品的同时,也拉动了舞台喜剧之春,有了2003年“开心麻花”的成立及其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。

《戏台》早在十年前便修成正果,那是电影圈吐口唾沫都能落地成金的年月。然陈佩斯并未急于回归电影,将话剧养肥的IP用电影变现,而是继续夯实自己的舞台喜剧之路。反观如今上映的影版《戏台》,委实有点生不逢时。这样的创作,说它横插一杠圈钱,只能说不知者勿怪。

干净的人做干净事,这是陈佩斯从艺46载的来路,也是其心安处。陈佩斯说自己从未获得过国家一级大奖,是句谦逊话。他参演的《我这一辈子》是文化部“优秀影片”,《夕照街》收获金鸡奖“最佳男配角”提名,《二子开店》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金凤凰奖,《京都球侠》拿下百花奖最佳男配角。要不是那场牺牲前途换来的胜诉,陈佩斯近二十年一切尽有可能。(作者为电影评论家)

评论